昭通镇雄罗坎镇:春茶采摘忙 群众增收乐

昭通镇雄罗坎镇:春茶采摘忙 群众增收乐

4阅读 2023-04-12 03:23 行业

日前,走进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大庙村白茶基地,茶树上吐露出鲜嫩的新芽,空气中透着茶叶的清香,镇、村两级继续发挥联农带农机制作用,组织村民抓紧时间采摘春茶。目前,采茶已成为镇雄坤农白茶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途径之一。


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罗坎镇党委政府下派大庙村第一书记李上涌介绍道:“这几年老百姓采茶,我们都是手把手教学。虽然这是个技术活,但村民们已经全部掌握。你们看,在这山坡上,基本在家富余劳动力都是上山采茶了,这一季采茶,村民平均每人的纯收入就可以达4000元以上。” 正在采茶的村民陈孝会告诉记者:“我这一年采茶加前期的薅茶锄草,一年收入七八千块钱没得问题,劳动力好一点的可以挣一万多块。”嘴里给记者介绍着,陈孝会的手可没停下。

2016年以来,罗坎镇立足全镇土地、气候实际,确定“抓产业、促增收”发展思路,统筹发展竹子、白茶、枇杷、冷水鱼等种植养殖产业。白茶产业是罗坎镇党委政府引进在当地大庙村发展的一村一品产业,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因壮劳力外出务工闲置的土地从农民手里租出来盘活利用。在合作过程中,镇、村两级把联农带农机制搭建在群众和企业之间,积极当好‘店小二’,立足群众,服务企业。


罗坎镇党委书记成全忠说:“罗坎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店小二’这个角色作用,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从水、电、路等后勤的保障,到从采摘工人的发动组织、加工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属于镇、村两级能做的,我们都全力为企业服务到位。”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坤农白茶现有白茶基地9628亩,其中大庙村6628亩,吸纳大庙、茶蔚、花园、罗关等村(社区)1305户5775人已脱贫户加入合作社。建成投用加工厂房7000平方米和年产100吨茶叶自动生产线一条,完成了绿色、有机认证和商标注册,实现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品牌运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


镇雄坤农白茶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绍坤介绍:“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我们的春茶产量可以达到3万斤,产值将达1500万元以上,单采茶工资这一块,我们将带动农户增收4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根据土地流转收益与合作社收益协调增长的机制,村民每亩地租年收益已由第一年的100元增至300元,另外,村民入股的产业资金年人均还可分到105元。

现在的大庙村群众,除了是村民,他们还兼具工人和股民两个身份。村民们高兴地说:“有了茶基地、有了茶厂,我们大庙村老百姓在经济上真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几笔收入加在一起,还是算比较宽裕。这茶树啊,就是我们大庙村老百姓的摇钱树。”

除了村民有收入,白茶产业也让当地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实现创收30万元以上,大庙村从集体经济空壳村摇身变成了“富裕村”。

白茶基地,阳光洒满山坡,群众忙着采茶;生产线上,机器隆隆作响,工人忙着加工,“白茶树”正变成“摇钱树”。今年,大庙村因白茶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白茶产业,让大庙村经历了由“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蝶变,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闯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今年,白茶基地又在前期基础上补植补造了一百万株茶苗。”罗坎镇镇长邓俊锋信心满满地表示,“白茶产业作为罗坎镇联农带农的示范项目和绿色生态示范项目,我们将在基地管护、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上再下功夫,扶植和推进白茶产业更加规模化、品牌化,更好地促进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更好地推动生态发展、乡村振兴。”

来源:云南网记者 谢毅 通讯员 赵燕军 周洪 申杰 成禹瑾,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古林箐乡:古树茶飘香,茶农采摘忙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